欢迎您访问黄冈市遗爱湖公园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遗爱湖公园 >> 公园概况 >> 公园文化 >> 浏览文章
遗爱湖公园官方网站·网站地图
  • 网站首页
  • 公园概况 公园简介 公园文化 特色景点 科普园林 湿地保护
  • 遗爱十二景 遗爱清风 临皋春晓 东坡问稼 一蓑烟雨 琴岛望月 红梅傲雪 幽兰芳径 江柳摇村 水韵荷香 大洲竹影 霜叶松风 平湖归雁
  • 公园动态 公园动态 工作动态 党建工作 湿地保护
  • 畅游遗爱湖 展馆开放时间 导游讲解服务 观光车租赁 自行车租赁 游园须知 游览线路
  • 乐享遗爱湖 吃在遗爱湖 住在遗爱湖 购在遗爱湖 游在遗爱湖 娱在遗爱湖
  • 信息公开 机构职能 公示公告 政策法规 采购信息
  • 通知公告
  • 商务合作
  • 东坡逸事说遗爱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2日       来源:刘雪荣      阅读次数:

      

    [按语]6月15日,市委书记刘雪荣第三次登上黄冈讲坛,继《人间绝版苏东坡》、《千年黄州》后,再以《东坡逸事说遗爱》开讲东坡文化,以自己对黄冈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讲解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四年前,我在这里作过一次讲座——《人间绝版苏东坡》,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志还记得。今天,我很高兴再和大家经历一次东坡文化之旅,为大家当一次导游。让我们穿越时空,和苏东坡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

    今天的目的地是遗爱湖公园。我们将在遗爱湖公园中讲述苏东坡的故事,在苏东坡的故事中品味遗爱湖公园。前几天,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等中央媒体,相继发表了关于遗爱湖公园的文章。有几百家网站转载了这些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很大的正能量。作为黄冈人,我们应该对家门口的遗爱湖公园有更多的了解。我今天的任务,就是帮助大家实现这个愿望。

    在进入遗爱湖公园之前,我想先作一个总体介绍。遗爱湖由东湖、西湖、菱角湖三个部分组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的黄冈地委、行署采纳黄冈师范学院饶学刚教授的建议,将这三个湖合并命名为遗爱湖。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因为苏东坡贬谪黄州期间,写了一篇《遗爱亭记》。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黄州太守徐君猷“交流”到湖南任职。应安国寺和尚继连的请求,苏东坡将该寺的竹间亭取名为“遗爱亭”,并代同乡好友巢元修作《遗爱亭记》。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歌颂徐太守的功德,说他是一个好官。用今天的话来讲,是一位以人为本、施仁政、施德政的领导干部。文章写道:“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人走了,老百姓还怀念你,这就叫遗爱。遗,留下的意思;爱,即仁爱。“遗爱”就是“留下仁爱”。徐太守“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他从不迁怒百姓,而百姓无反上意;从不苛责仕吏,而仕吏无欺上事,所治黄州平安无事,歌舞升平,深得老百姓拥戴。这个美好的故事、这种“遗爱”思想一直流传到今天,使遗爱湖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意味。

    遗爱湖的前身,很多同志都非常清楚。过去是什么样子呢?荒草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高压电线穿湖而过,人迹罕至,无人问津。2006年8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遗爱湖综合保护治理工程,实施护岸、清淤、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启动后,我们发觉仅仅做这些还不够,而应该统筹规划,科学施工。经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将其功能定位为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并命名为“遗爱湖公园”。2007年初,开始编制规划,包括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单体设计。这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规划体系,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本着规划一片、建设一片,成熟一处、动工一处的原则,陆陆续续地启动了一些基础性工程。

    遗爱湖公园占地总面积5.03平方公里,折7545亩,其中水面2.94平方公里,合4410亩,环湖岸线29公里。杭州西湖水面是5.6平方公里,遗爱湖大体是杭州西湖的一半。但是,遗爱湖纵深开阔,波光粼粼,岸线蜿蜒曲折,浑然天成,岸线长度是杭州西湖的两倍。按照规划,遗爱湖公园要建设一环、两片、五区、十二景。一环,即环湖一周观光主游线;两片,就是东湖片区、西湖片区;五区,就是东坡文化休闲区、文化商业休闲区、原生态自然保护区、竹园生态休闲区、市民户外运动休闲区;十二景,分别是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琴岛望月、红梅傲雪、幽兰芳径、江柳摇村、水韵荷香、大洲竹影、平湖归雁、霜叶松风。这十二景区名称怎么来的呢?是集苏东坡诗词赋之佳句、采遗爱湖形景物之灵气,融汇组合而成。比如说临皋春晓。皋,即水边的高地。临皋,就是临近水边的高地。这个景区原为部队的打靶场,临湖边有一个高高的靶堆,所以“临皋”是表示地形的。“春晓”,则来自于苏东坡的词“杜宇一声春晓”。把两个部分组合起来,就形成了该景区的名字。有的景区名字取自苏东坡诗词原文。比如说,一蓑烟雨,就来自于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这12个景区的名字里有春夏秋冬、松竹梅兰、风花雪月,包含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元素,集中展示了东坡文化。

    遗爱湖公园规模宏伟,工程浩大,雨雪风霜,历时八载。2006年启动开始,到今年是第八年了。从2007年正式建设算起,也有7年多。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投资8亿元。这些钱用到哪里去了呢?一是栽树。8个亿里面,有5个亿是园林绿化。树每天都在生长,24小时创造着价值。二是拆迁安置。环湖周边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户需要搬迁安置,总共投入了1个亿。比如说,大洲岛原来有一家种猪场,猪粪就近直接排入湖中,职工也都住在附近。我们花几千万元实施搬迁,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种猪场,将这个地方腾出来建大洲竹影景区。三是工程投资。如护岸、修路、架桥,建楼台亭榭等等,大体上投入2个亿。这8个亿怎么来的呢?是市场运作来的。市城投公司是2007年成立的,与遗爱湖公园建设几乎同步。有了这个融资平台,就可以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贷款之后搞建设,建成之后遗爱湖周边乃至全城的土地升值,升值的土地收入再来还银行贷款,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8个亿用在8年,平均一年一个亿,对于黄冈这个地级市来讲,是可以承受的。况且,这些投资要分摊到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效益不可估量。现在,遗爱湖公园12景区已经开放了5个,就是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琴岛望月。今年底之前还要再开放4个:红梅傲雪、幽兰芳径、水韵荷香、大洲竹影。争取到明年底,完成最后的3个景区:江柳摇村、平湖归雁、霜叶松风。这3个景区工程量大,投资量也大,拆迁安置任务更重,需要我们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遗爱湖公园已经开放的景区,相信大家都去感受过了。每当清晨日出,夕阳西下,华灯初上,双休节假,市民和周边城市的居民,开着汽车、骑着摩托车、自行车、步行,从四面八方进入遗爱湖公园。真正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或慢跑散步,或翩翩起舞,或吟诗作画,或引吭高歌,或谈情说爱,其情悠悠,其乐融融,感受幸福快乐的真谛。我国加入WTO谈判首席代表、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同志去年参观遗爱湖公园后说了一句话:“你们黄冈的老百姓实在是太奢侈。一个不到40万人的城市,却拥有一座5平方公里的公园。”很多黄冈市民感慨,有了遗爱湖公园,做黄冈人真好。   

    现在,让我带领大家进入遗爱湖公园参观游览。

    首先,我们来到第一个景区,遗爱清风。

    这是遗爱湖公园的主景区,应该突出“遗爱”这个主题,所以景区名称中要有“遗爱”两个字。那么,“清风”从哪里来呢?从《赤壁赋》里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来源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主景区门口有四块巨幅石碑,上面刻着“一词二赋”的意境和寒食帖书法作品,展示苏东坡在黄州完成的巅峰之作。往里走,有苏东坡雕像,这是全国体量最大的苏东坡雕像。再往里走,有苏东坡纪念馆。馆藏大量珍贵图片、字画和文物,应用声、光、电组合,再现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创作场景,是湖北唯一的苏东坡纪念馆。在景区的制高点上,建有遗爱亭。遗爱湖公园应该要有遗爱亭。所以,我们异地重建了这个亭子。这是遗爱清风的一个大体布局。

    《遗爱亭记》是苏东坡为徐君猷写的。赞美徐太守是一个“遗爱”官,是一个好官。但是,从苏东坡的作品里,从苏东坡的人格里,从苏东坡在黄州的记忆里,我们分明看到了苏东坡的“遗爱”。这是一种大爱,是对自然、对宇宙、对人类、对生活的爱,比徐太守的“遗爱”更深远、更厚重。

    公元1082年,即北宋元丰五年,苏东坡来黄州3年了。他的四川同乡杨世昌来到黄州,陪苏东坡住了几个月。杨世昌是一位闲云野鹤般的道士,会画画,会弹琴,会吹箫,和苏东坡情投意合。这年的农历七月十六,就是《赤壁赋》开头的两句话:“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杨世昌陪同苏东坡坐船从临皋亭出发,一路溯江而上,到达赤壁山下的江面。这是一片非常开阔的地方。《赤壁赋》里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他们在船上喝酒,酒酣微醺之际,杨世昌吹起了洞箫。曲调很低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苏东坡问道,为什么要吹得如此哀怨?杨世昌说,难道你忘记了赤壁的历史故事吗?苏东坡当然不会忘记这段历史,于是触景生情讲了一段话,就是《赤壁赋》的后两段:“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这段话里面有对宇宙、对自然、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这里面有大爱。

    还有一个故事。北宋的时候,鄂东有一个陋习,就是溺婴。老百姓一般只生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再多了,养不起。养不起怎么办?淹死。对女婴尤其如此。苏东坡听说后,几天吃不下饭,立即提笔写信,给鄂州太守朱寿昌写信,请他利用太守的职权革除这种陋习。朱太守立即采取措施,制止了这种行为。因为苏东坡是一个贬谪之官,“不得签书公事”,更没有行政力量。为办好这件事,他一方面求朱太守帮忙,一方面与黄州士子古耕道商议,发动社会热心人士组织了一个民间慈善团体,叫“育儿会”,向本地的豪绅大户募捐。苏东坡在当时自己经济最困窘的时候也带头认捐,购买粮食、布匹、棉絮救济穷苦人家,以防止溺婴。通过苏东坡的努力,鄂东这一片溺婴的陋习渐渐消失了。苏东坡为此写了一篇《记救小儿》,以为是谪居黄州的一大乐事。所以,遗爱清风表达了一种正能量,表达了一种大爱。遗爱湖公园不仅是一座生态公园、休闲乐园,还是一个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

    现在,我们进入下一个景区,临皋春晓。

    这里原是舟桥部队的打靶场。大家清楚,能够做打靶场的地方,过去必然是非常偏僻的荒野之地,但是现在这里已是闹市区了。宋时,黄州城外有临皋亭。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四年两个月,其中三年住在临皋亭。他的主要作品“一词二赋”等,都是在这里写成的。所以,我们把遗爱湖边的这块高地,这个最显眼的位置,赋予了“临皋”两个字。“春晓”,来自于苏东坡的词。元丰五年的一个春夜,苏东坡渡过浠水河(古称蕲水)到酒家饮酒。喝完酒,醉眼朦胧地骑上马,来到一个名叫绿杨的桥上,解鞍曲肱就地休息。一觉醒来,天已经亮了。看见群山葱茏的美,苏东坡填了一首词,写在桥柱上。这首词叫《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春晓”即来源于此。

    临皋春晓景区的功能是市民文化休闲广场,也是黄冈市区一个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广场。中间有一个巨大的汉白玉如意地雕,表达了为民祈福、为民造福的意愿。

    在临皋亭这个地方,苏东坡写了很多绝妙作品。比如说有一篇《临皋闲题》。“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苏东坡初来黄州,虽然穷困潦倒,但超然旷达。他感悟,临皋亭下便是大江,江水从哪里来呢?从我老家峨眉山下来的。我每天饮食沐浴的水,都是从老家流下来的,为什么一定要回到老家呢!“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只要你觉得好,哪里都是家,哪里都有美好的生活。寥寥数笔,就把他超脱闲适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还有一首词《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苏东坡在船上喝酒,半夜三更才回家,家童睡得鼾声如雷,怎么敲门也不答应。没有办法,他只好拄着拐杖在江边叹息,看着江水不停地流,真想驾一叶扁舟,顺流而下不知所终。这首词第二天就传遍了全城。徐太守一听大惊失色,赶紧到临皋亭查探。一看,苏东坡还在睡觉呢。这就是苏东坡,他再没有以前那种刻薄的讽刺、尖锐的笔锋,代之而起的是温暖,是亲切,是宽容,是幽默,绝对醇美的一种心态和感悟。

    下面,我们进入东坡问稼景区。

    东坡问稼在哪里?从生态停车场的木牌坊,沿湖一直弯弯曲曲到新港一路的石牌坊,这是线路最长的一个景区。这里有东坡田、茶园、海棠园、百草园,再现苏轼躬耕东坡的场景和《东坡八首》的意境,传达东坡闲适隐逸的精神韵味。

    苏东坡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衣食无忧。入仕以后靠俸禄为生,自然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境况。但他贬谪到黄州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举家老小20余口,地无一垄,屋无一间,如何维持生计成了一个大问题。怎么办?刚开始靠节俭。他和夫人王闰之商量,每天的生活费不能超过150缗。每月初,他拿出4500缗钱,分成30串,用叉子把这些钱吊在屋梁上。每天早晨取下一串,作为一天的生活费,不够就饿肚子,节余的就放在竹筒子里,积攒下来招待客人。老朋友马正卿见他家徒四壁,生活十分困难,心里很难受,于是自告奋勇地替苏东坡向徐太守申请一些土地,让苏家自己耕种,以补贴家用。徐太守是个好人好官嘛,乐于助人,就把城东的一面坡地划给苏东坡,大约50亩。这个地方是块故营地,即黄州厢兵过去练习军事的地方,荆棘丛生,瓦砾遍地,根本不适合耕种。但是没有办法,苏东坡自己动手,家里人、周围的乡亲也帮着一起开荒。那段时间,苏东坡写了八首躬耕的诗,归集为《东坡八首》。其一写道:“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长叹一声,扔掉农具。哎呀,我的庄稼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来呢。耕种了一段时间以后,苏东坡的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又写了一首诗《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月亮出来了,走在田埂上,刚下了点小雨,虽然这块地不怎么样,但是我就爱听竹杖敲击田埂发出的声音。苏东坡就是这么样一个人,什么时候都很旷达、都很阳光的一个人。

    东坡问稼景区里布置了很多园。比如海棠园。苏东坡跟海棠有不解之缘。刚来黄州的时候,他和儿子在定惠院住了四个月。《记游定惠院》里说:“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说明他对海棠花的喜爱。他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首词刻在遗爱清风主轴的石碑上,大家都可以看到。还有一个故事。苏东坡要离开黄州的时候,大家为他送行,吃饭、喝酒、聊天。有一位叫李琪的官妓,想请苏东坡为她留下一点墨宝。但是,李琪人不爱说话,性格比较内向。央求之下,苏东坡还是答应了,给她写了两句“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大家一看傻眼了,这是大文豪写出来的东西吗?这么通俗,老百姓都可以说出来呀。写完后,又去聊天喝酒,把李琪晾在一边。在旁人的怂恿下,李琪再求东坡。苏东坡拿起笔又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写完,满座鼓掌。东坡毕竟是东坡,大文豪啊。杜工部就是杜甫。杜甫一生写了无数诗篇,但从来不写海棠,为什么?因为他的母亲的名字叫海棠,他要避讳。“海棠虽好不留诗”。这不是把李琪比喻为海棠,在赞美她吗。苏东坡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形象跃然纸上。

    现在,我们来到了一蓑烟雨景区。

    这个地方原来叫顾家咀,是一个长长的半岛。景区里分布了四个景点。第一是芸香阁,就是那座晚上开了灯通体透亮的建筑物。芸香是一种多年生木质草本植物,叶片香气浓郁,可以用来当书签防虫。苏东坡在给弟弟苏辙的一首词里面写道:“应念雪堂坡下老,昔年共采芸香”,回忆他们兄弟俩过去一起做官、一起读书的场景。所以,芸香阁是个书香味很浓的地方。第二个景点是寒食林,一个关于苏东坡文学作品的书法碑林。2010年,我市邀请当代中国顶级书法家书写苏东坡作品,一共写了100篇,我们从中挑选66篇,纪念苏东坡在世66年。设计人员根据书法作品先画设计图,再与施工人员到福建现场挑选石头,长途跋涉运回来,吊装到位后,再手工刻字,每一块石头都是匠心独运、对号入座的。《黄州寒食诗帖》是苏东坡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并称“天下三大行书”。我对这三大行书做过比较研究。首先,三位作者创作时的年龄,王羲之50岁,颜真卿50岁,苏东坡47岁,都处在人生的黄金期、艺术的巅峰期。第二,创作年代。《兰亭序》创作于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祭侄稿》创作于公元758年,“安史之乱”之后的第三年。《黄州寒食诗帖》创作于公元1082年,北宋元丰五年。三、四百年才出一件伟大的作品。第三,大悲大喜的时候,才能创作不朽的作品。《兰亭序》表达的是生之乐、死之痛,感慨人生无常、死生无常,是对人生的大思考、大命题。《祭侄稿》是颜真卿在他的侄儿被安禄山叛军杀害,身首异处,于悲愤至极之中,用血泪写成的。《黄州寒食诗帖》是苏东坡到黄州的第三年,在穷困潦倒、万念俱灰的境况下写就的。所以说,大悲大痛产生大作品。最后,三大行书风格各异,而书文一体、相得益彰。《兰亭序》是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祭侄稿》是形散而神敛;《黄州寒食诗帖》绵里裹铁、跌宕恣肆。三者不仅造就了行书的最高境界,也为后人留下了非常经典的句子。比如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就是出自《兰亭序》;《祭侄稿》里有“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寒食雨》同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从这天起,要禁火三日,只能吃凉食,所以叫寒食。苏东坡忘了寒食节,依旧自己做饭,烧的是湿芦苇,怎么也烧不着。看到乌鸦衔着坟上未烬的纸钱,他才想起,哦,今天是寒食节。朝廷我是回不去了,老家祖坟在万里之遥的眉山,怎么办?真想像阮籍那样驾着马车,漫无目的地跑,跑到悬崖,大哭一场再回来。在这样的境况下,写了寒食帖。它是一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神品,历代鉴赏家对它推崇备至。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在这个作品上有一段题跋。其中一句是:“诚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让苏东坡再写一遍,也不可能达到这个境界了。第三个景点是景苏苑。景苏,景仰苏东坡的意思。这是座老黄州风格的四合院,一个文化沙龙,喝茶、琴棋书画的地方。第四个景点叫快哉风,来源于“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元丰五年,苏东坡在黄州东南大约30里一个叫沙湖又名螺蛳店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南湖一带,买了一些田地。这一年的三月初七,他约了几个朋友去看田。回来的路上,遇雨,同行的人狼狈不堪、抱头鼠窜,唯独苏东坡不慌不忙,闲庭信步,好像没有下雨一样。过了一会儿,天就晴了。苏东坡为此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大家想一想,他手拄拐杖,身披蓑衣,脚穿草鞋,从风雨中走来,觉得比骑马还痛快。一件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小事,经过诗人的生花妙笔,把那种襟怀豁达、处变不惊的形象充分表现出来了。

    我们再到下一个景区,琴岛望月。

    琴岛是遗爱湖中的一个小岛,从空中看形似一把小提琴,所以叫琴岛。望月,来源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来源于《后赤壁赋》里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在这样一个湖中的琴岛上,月光、湖光、云影交相辉映,宛若仙境。说到琴,苏东坡有一首充满哲理和禅意的小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你说这个琴,它为什么会有声音呢?是因为它自己能发声吗?如果是,为什么放在盒子中它就没有声音了;如果说这个声音是从手指上发出的,那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手指放在耳边听音乐呢。是不是充满哲理?这说明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去体验,去感悟。有的人在琴岛可望月,可感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发思古之幽情;有的人却什么都看不见,什么也感悟不到。所以说,人人都向往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一样的天空会有不一样的心情。

    我们再看红梅傲雪景区。

    这个地方原来叫洪家湾。它的主题是梅花,集中展现梅文化。苏东坡酷爱梅花,更写梅花。手法上有豪放的,有婉约的。豪放的如“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砾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北宋元丰三年正月二十日,苏东坡从京城押解进入黄州境内,经过麻城歧亭春风岭,看到山谷草丛里的梅花在狂风中顽强开放,感慨自己时运不济,受了这么大的打击,“一夜东风吹石裂”,应该意志坚定地走下去。这件书法作品是苏东坡一生唯一的狂草,现摹刻在遗爱清风主景区内。婉约的如《红梅三首》其中一篇,“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用拟人手法,把梅花不胜娇羞的那种感觉描绘出来了。苏东坡是这样写梅花的,也是他的人生写照。所以,我们要在这里着重展现梅花的品格。我们也会将其他作家非常著名的梅花词作在这里展现。比如说,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接下来,我们来到幽兰芳径。

    自古以来,中国人在采兰、养兰、赏兰的过程中形成了兰文化的一些独特的价值取向。兰花是高洁典雅、坚贞不渝的象征。当然也是苏东坡人格的化身。这个景区以兰为主题,种植各种各样的兰草,建幽兰馆,展现兰文化。这个景区的名字来源于苏东坡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大家都说人生不再,为什么这水还能往西流呢?为什么要消沉呢?这是苏东坡心境的一种表达。黄冈是兰花之乡。前不久,罗田县获得了“中国野生兰花之乡”桂冠。罗田境内有25种兰草,面积有132万亩。英山、麻城、浠水等地方也有很多兰草。我们应该珍惜宝贵的兰花资源,做好保护开发兰文化这篇大文章。这就是幽兰芳径,一个“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的地方。

    接下来,是江柳摇村景区。

        “江柳摇村”的出处是苏东坡的一首诗:“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他说,十天没出门,出去一看,江边的柳枝已满村摇曳了。苏东坡跟柳树也有不解之缘。他在黄州期间,于雪堂前亲手栽了一棵柳树。几年后,朝廷将他平调到汝州任团练副使。苏东坡实在不愿意去,用他自己的话说,“殆似小儿迁延避学”,就像小孩逃学一样,不愿意去。但君命难违,不得不去。看到老百姓依依不舍地来为他送行,苏东坡写了那首著名的《满庭芳》:“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他说,我栽的这棵柳树已经长大了,现在我要走了,请老乡们看在我的面子上,不要把树砍了,也不要剪它的枝条。我在江对面的鄂州还有打渔的网,请帮我带个话过去,让他们经常拿出来晒一晒。我还要回来的。一代文豪苏东坡就是带着这样一种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黄州的。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人离别的时候,经常是十八里长亭相送,分手时还要折柳赠别。这种习俗最早见于《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传达的是难分难舍、不忍相别的亲情友情乡情。苏东坡对黄州就怀有浓浓的、浓得化不开的乡情。

    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大景区,大洲竹影。

    过去这里叫大洲岛。这是个竹文化景区。苏东坡跟竹分不开。他一到黄州就写下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写下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大洲竹影的“竹影”,来源于苏东坡的一篇超凡脱俗经典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只有85个字,时间、地点、人物一个不少,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清新隽永,流传千年。文章写道:“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感慨月色至美,竹影至幽,若非大度包容的心态,宠辱不惊,进退自如,是不能识得的。它折射出苏东坡的人格魅力。

    接下来,看水韵荷香景区。

    这个景区是遗爱湖与城市主干道黄州大道的过渡地带,展示的主题是莲文化,建爱莲馆,湖中广植荷花。一说莲花,大家马上就会想起很多咏莲赏荷的诗词赋。比如说南宋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最有名的是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与佛教关系密切,莲心禅韵、妙法莲花、佛陀步步生莲,等等,讲的都是莲与佛的渊源。苏东坡精通佛释道三教,贬谪黄州后更是洗心礼佛,以求自新。他在《黄州安国寺记》中写道:“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苏东坡刚刚住下来,把衣食安顿好,然后坐下来想一想,我该怎么改造。他说,“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骨子里改造世界观,就会今天改,明天再犯。那怎么办呢?“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隔一两天到安国寺去焚香默坐,就觉得很好了,觉得修炼得不错了。有一天诗兴大发,挥笔写了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完后就叫小童送给江对面的佛印禅师。禅师看后批了两个字“放屁”,嘱小童携回。苏东坡一见很不高兴,马上过江去评理。佛印禅师说,既然你修养很高,八风都吹不动,怎么一屁过江来?这个小故事也说明了东坡先生天真浪漫的性格。

    我们再看平湖归雁。

    这个景区在黄州大道伊利公司前面一带,视野通透,湖面开阔,看过去就是平湖,天空中大雁归来,就是这种场景。景区名称也来源于苏东坡的词,一首是《西江月》:“点点楼前细雨,重重江外平湖”。一首是《调笑令•归雁》:“归雁。归雁。饮啄江南南岸”。平湖归雁景区的主体功能是市民健身场所。景区规划有水上活动、休闲健身、儿童活动、游乐设施等功能分区,将布置动感步道、音乐喷泉、方格迷宫、休闲泳池等景观节点,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户外活动需求,为市民户外休闲、运动健身营建绿色、生态、公共的特色开放空间。

    最后一个景区,霜叶松风。

    这个景区在东湖,是12个景区中面积最大的,有45万平方米。这个地方以自然原生态为主,保存大片的湿地和茂密的森林,作为候鸟的栖息地。景区名字也来源于苏东坡的诗,“自知醉耳爱松风,会拣霜林结茅舍”。大家想一想,当我们独立寒秋,感受松风阵阵,观赏层林尽染的时候,一定是物我皆忘的。

    刚才,我和大家一起走过遗爱湖公园的12个景区,讲述了苏东坡和遗爱湖公园的故事。那么,遗爱湖公园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还要做哪些事情?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彻底解决湖水的污染问题。要加快实施二期截污工程,尽快实现人放天养,力争遗爱湖水质达到三类标准。二是运用市场模式,完善公园策划营销和经营管理。三是创新提升遗爱湖公园文化品位,把东坡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产生更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

    上一篇:为“遗爱湖公园”正名
    下一篇:让遗爱湖公园更加纯真、廉洁、淡雅吧!